掌事女官(清穿) - 掌事女官(清穿) 第9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就没见过这么不怕死……皇上还真就起不来杀意的主儿。
    这会子再想起下江南路上,自己因为挑了那个瘦马,被皇上赏的板子,苏培盛是一点不觉得自己冤枉。
    他活该,那瘦马怎么配跟这祖宗比。
    万岁爷太仁慈了,当初打他十个板子,实属打少了!
    苏培盛在心里疯狂感叹的时候,耿舒宁已经回到莺飞阁。
    一进门她就软着腿歪在了窗边的软榻上,捧着胸口西施一样,蹙眉感受心窝子狂跳。
    往死里招惹这位爷,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她很清楚历史上对四大爷的冷酷评价,更清楚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尤其太上皇和太后突然来这么一招,叫她盘算都成空,更让她清楚这世道多残酷。
    如果不是为了尽快出宫,她不敢这样硬着头皮刀尖上起舞,还是以前那样哄着人更稳妥些。
    耿舒宁给自己倒了杯冷茶,几口灌下去,压住对于心跳的深思,面上的绯色好一会子才消下去。
    她这已经算是明目张胆恃宠而骄了,皇上却没跟她真正动过脾气,这算不算冷面阎王的纵容?
    不得不说前偶像的光环还是带点滤镜的,她又有点动摇。
    其实他若真能做到自己的承诺,也由着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出不了宫……也不是不能接受。
    然而耿舒宁还没来得及在跟皇上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让那一丝动摇荡开波澜,圆明园内就发生了几件大事。
    七月初,二阿哥弘昀突然在上书房起了热症,命悬一线。
    太医都住在藻园里待命,齐妃哭得几番昏厥,弘昀始终没能清醒过来,在一个大雨夜里去了。
    接着没过几日,宁贵人跟懋嫔在新建成的坐石临流小花园边上,不知怎的就撞在了一起。
    宁贵人见了红,懋嫔落了胎,连粘杆处一时都没能查出是谁动的手脚。
    苏常在因为刚小产过,很快又怀上了身子,胎象也不算好,大夏天的屋里也熏着艾保胎。
    只有索常在宁楚格一直老老实实跟着皇后,住在茹古涵今不怎么出来,胎象还算稳固。
    钮常在生的三阿哥,成了除了太子弘皙外,皇上唯一的阿哥。
    太后派人请胤禛过去商议过后,下懿旨封钮祜禄静怡为嫔。
    皇上亲自赐封号为熹,令其在回宫后,入住东六宫除景仁宫外最体面的承乾宫。
    这熟悉的封号像一盆冷水泼在耿舒宁头上,叫她迅速重新冷静下来。
    胤禛沉浸在丧子之痛中,俩人都没了斗嘴的兴致,尤其是耿舒宁。
    如果钮祜禄静怡成了历史上那个熹妃,万一历史的车轮往正史上矫正,她留在宫里,成为胤禛身边特殊的存在,那纯属找死。
    她不能保证自己怀了保得住,又一定生得出儿子,还能比得过三阿哥。
    为了孩子拼命争宠宫斗,就又回到了耿舒宁无法接受的死循环里。
    *
    这都不算最大的事儿,没过几日,朝堂上也生出了动荡。
    夏日多雨,最怕的就是洪灾。
    胤禛一能起身,最先就是下旨,叫允祐带领工部官员去永定河决口巡视。
    岂料,允祐刚过天津,八百里加急的信儿就送进了京城,涿州一带因为暴雨,堤坝被冲开,发生了水患。
    胤禛甚至顾不得还没有好全的伤势,追着允祐送去旨意,叫他坐镇赈灾现场。
    他带着朝臣们宵衣旰食地忙碌起来,还要应付那些因为先前旨意阳奉阴违的臣子宗亲,心力交瘁。
    别说用膳了,九洲清晏好些时候灯火连夜通明。
    耿舒宁也顾不得自己的心思,提着精神伺候,生怕胤禛真把自己累躺下,那太后饶不了的,也包括一个她。
    这会子涿州已经建起了金门闸。
    她隐约听到有大臣说,堤坝损毁,金门闸泄洪压力变大,泥沙瘀滞不去,又一时无法过去修缮的话,水患很可能会蔓延到天津,甚至危及京城。
    胤禛带着大臣们一直讨论,该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赈灾,防止水疫,尽快修缮金门闸和堤坝。
    怕胤禛身体出问题,耿舒宁做主,将憨包和鸡肉卷直接摆进了御书房里。
    但凡有饿狠了的,吃上几个凉的垫垫肚子,也比饿晕了强。
    皇上可能是真吃饱了,脾气跟炸.药.桶似的,时不时就能听到殿内的怒吼声——
    “尸位素餐,还敢上折子陈情,下旨就地给朕砍了!让当地巡抚配合允祐赈灾!”
    “朝廷连年拨银子修堤坝,永定河畔的血水才干了多久,就镇不住这帮混账玩意儿了,他们都该死!”
    “朕就不信你们什么都不知道,这会子知道求情了?要是他们敢去防治水疫,朕就饶了他们的两族!”
    ……
    没等涿州水患解决,京城这边的大雨也起了势,真真是屋漏赶上了大暴雨。
    湖广一带加急送了折子上来。
    朝廷这才知道,那边六月里就起了水患,湖广总督伊尔根觉罗满丕怕朝廷怪罪,影响致仕,瞒而不报。
    结果半个月过去,湖广两省的水患瞒不住了,死伤百姓太多,气温太高又起了瘟疫,连当地驻军都被传染大半。
    胤禛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撅过去,急得当夜就起了高烧。
    连太上皇都惊动了,叫人抬着进了圆明园,替胤禛坐镇。
    康熙八百里加急下旨罢免了满丕的差事,调任广东巡抚石文晟为新任总督,就地赈灾。
    太上皇坐镇的时候,耿舒宁就在胤禛病榻前照顾他。
    看着嘴皮子都烧起了皮的男人,她迟疑了许久,还是没忍住心软。
    不只是对他心软,还有那些遭遇灾害的百姓。
    “万岁爷,舒宁记得一些治瘟疫的法子,您可愿意听?”她趴在龙床边上,小声问胤禛。
    她有些忐忑,这已经算得上干政,不知道这位爷能不能接受。
    胤禛这次没跟她刻薄,他没力气了,只是攥住耿舒宁的手格外用力。
    “在朕面前,你什么都可以说,朕会护你周全。”虽然还发着烧,但他看耿舒宁的眼神,比起过往任何一次都要认真。
    “只要朕活着一天,就会站在你前头,必不叫你寒心。”
    耿舒宁心下一震,猛地站起身,眼前一阵阵发黑都顾不得,略带狼狈地转身去了罗汉榻边上。
    患难中总会滋生许多不该滋生的情愫,她以前坦然面对自己的动摇,现在……突然害怕动摇了。
    她不想深思,急匆匆写下了记忆中,这里能用上的防疫手段。
    胤禛没计较她这份失态,很快从床上爬了起来,抢在太上皇之前,下旨给曹寅。
    令其从江南一带召集大夫,去湖广一带协助治疗瘟疫。
    传旨的侍卫离开时,带了一册防治瘟疫手册出发。
    同时,胤禛下旨给江南巡抚魏廷珍,令其协助湖广驻军提防云贵一带的动荡。
    太上皇见胤禛旨意得当,也没把着朝政不放,让出了御案。
    这种风雨康熙见得多了,比胤禛心态稳,还有心思打量在胤禛身边伺候着的耿舒宁。
    夜里爷俩叙话的时候,康熙忍不住点头。
    “耿氏还算不错,朕先前瞧着胆子不大,眼下看,还算能扛得住事儿,可以给个好看点的位分。”
    胤禛沉默片刻,低低咳嗽几声,沙哑着嗓子先承了老爷子的情。
    “多谢皇阿玛指点,她确实不错,那防治瘟疫的册子,是她祖母齐氏不外传的前朝太医手札,仙逝的齐氏口述过一遍,她给记下来了。”
    康熙挑眉,“口述?”
    胤禛面色不变,“是,户部齐崇安是她舅舅,过目入耳皆不忘,当是血脉相承。”
    康熙笑着点点胤禛,“那你还想叫人出宫?叫人把这血脉带到咱们爱新觉罗家来才是。”
    “要不是你老子我当机立断,你这就是暴殄天物!”
    见胤禛仍旧不说把人收了,康熙笑骂,“不过一个女人,幸了也就幸了,你前瞻后顾些什么?”
    “哪怕想叫她留在你身边,给个奉御女官的封号也就是了。”
    “朕最瞧不上你在细枝末节上过于较真的性子,真到了该当机立断的时候,你比你二哥还差得远。”
    胤禛抬头看康熙,“所以您才叫弘皙跟佟家绑在一块儿,由着李光地私下里的动作?”
    他‘病重’那三日,康熙倒没叫弘皙插手朝政。
    可这些日子前朝各部都忙得不可开交,弘皙通过李光地去过内阁和六部安抚大臣,开始立太子威望了。
    偏偏这事儿弘皙没禀报他这个做阿玛的,直接在畅春园里待到了上朝。
    谁给弘皙的底气可想而知。
    康熙不意外胤禛的问责,“当初朕怎么对胤礽的,现在也不愧对你,你当朕不知,你这回为何着急上火?”
    还不是手里没人,遇到的事儿多了,连外头的消息都查不出来,被京外那起子贪官欺上瞒下。
    人去哪儿了?
    自是安排去了江南、山西和河南一带,留在胤禛身边的暗卫都少了许多。
    康熙觉得,想成长,就得解决一个个难题,老四比胤礽更需要磨刀石。
    他现在已经不执着于弘皙继承皇位,但胤禛若连弘皙都对付不了,康熙死都闭不上眼。
    “你先前颁布的旨意,引得京城内外动荡不休,步子迈得不小,结果呢?逢了这样的天灾人祸,你也会病倒。”
    “这是朕活着,朕要是不在了呢?”
    胤禛白着脸跪地,“皇阿玛!”
    康熙挥手制止他解释,“你想对付哪几家,乃至哪个旗,朕心知肚明,可你别忘了,八旗是大清的根基,别打了老鼠碎了玉瓶。”
    “你身为皇帝,想做什么,朕不拦你,若没有铁证,朕不能干看着。”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