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反过来说,若非殷章的身份,朝臣们也不会如此针对。
朝野间对殷章身份的质疑永远不会停歇,但按下了这开头的风波,之后的就好对付了。
前世便是如此。
-
宜真的宴会定在十月初二,园中的丹桂开的正盛,还有菊花绚烂。
这个时候已经是秋末,天渐渐冷了,但瓜果飘香,正是吃的时候。
她待客的地方就选在花园,只接待女客,这一日诸王府,以及公候府邸的世子妃都颇为赏脸,差不多都到了。
宜真到底晚辈,来的也都是同一辈的。
宴会开始之后,果然就像宜真所想的那样,麻烦接踵而至。
鲁王世子妃秦氏和赵王世子妃高氏没说几句话就互相嘲讽起来。
自前朝起,为防止外戚做大,就有从民间选品性良善,温娴聪慧的良家女入宫,择为亲王宗室妻妾的规矩。
当今立朝之后,天子深以为然,也继承了这个规矩。
如今诸王的王妃和世子妃,都是从秀女中选出来的。
而五王赵和六王鲁,年龄相近,诞下的世子年岁也相差无几,世子妃是同一批选出的秀女,据说一开始就十分不和,到现在都是。
若别的还罢了,秦氏偏偏提起之前赵王府欲要将庶出的孙女说给殷章这件事。
“我听说赵王府当初还想和宜真妹妹做亲家,要嫁庶女给当初的淮南郡王,现在瞧着,还好没成。”她眼角斜了眼高氏,笑的幸灾乐祸。
高氏笑脸微的僵了一下。
这满园的人,现在最不想提起这件事的,就是赵王府的人了。而最遗憾的,怕也是赵王府的人。
若这件事成了还好说,有这件事在,陛下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将殷章立为太孙,可偏偏没成,如今若被提起,就是天大的笑话。
高氏来之前就预感到秦氏会坏事,但宜真的宴会,她总不能不来。
可总是早就想到,眼下真的遇到了,她还是十分尴尬。
“这事儿啊,我觉得该怪宜真妹妹。”这时周王府的世子妃卢氏笑着开了口,周王和赵王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她自然要照顾着些,道,“都怪宜真妹妹将淮南郡王养的太好了。这样好的少年郎,不知多少人家想结亲,这不,高妹妹也不能免俗。”
她这话,又是夸,又是赞,还带着些抱怨,恰恰好的接过了话。
宜真含笑,旁边潞安县主搭话,道,“可不是这样,我当时还想着要根宜真结亲呢,得亏我没女儿。”
这么左拉右扯的,那边行七的湘王府世子妃刘氏也拉住了秦氏,大家合力将这波风波给压了下去。
背过人,高氏忍不住看了眼宜真。
这些天在府中,赵王没少发脾气,便是她们小夫妻也受了连累,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殷章,因为宜真。
她一个公主家的外嫁女,安安生生过自己的日子也就罢了,非要整出点事来。
之前还一副不肯掺和进诸王中事的模样,现在倒好,竟偷偷养大了皇孙,这背地里来一刀,也真够招人恨的。
“我看啊,赵王府怕是要恨上你了。”
瞧着宴会顺利进行下去,潞安县主拉着宜真说起了小话,言语中有些担忧。
“何止,还有周王,鲁王,湘王,肃王,庆王,哦,对了,还有宫中没封王的诸位。”宜真笑吟吟,一一细数了下去。
潞安本来还着急,可看她这优哉游哉的样,竟也急不起来了。
“罢罢罢,你心里怕是早就有了主意,我何必说那么多。”她轻哼,到底是有些小脾气的。
刚才潞安解围时说的话并不作假,她是真的生出过跟宜真结亲的心思。
她心中知道宜真谁也不说是对的,但一想起自己个儿这些年为宜真操的那些心,难免就有些不舒坦。
“好姐姐,这是跟我生气了?”宜真笑着哄她,略带讨好。
“我气什么,我不气。”潞安拿乔。
姐妹俩笑着闹了会儿,一笑后那点气也就散尽了。
“你记得小心。”末了潞安县主提醒。
宜真点头。
“你现在好了,一个人,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潞安先住笑着道,很有些艳羡,问她,“可想过以后?”
宜真一听就知道她想说什么,笑道,“刚得了这松快日子,等我先享受些时日,再想以后。”
“那怎么成,好人家是不等人的。”果然,潞安一听就有些急了,说,“尤其是这再嫁的人选,更不好挑,还是要早做打算,多看看,多打探打探。”
“妹妹你说说喜欢什么样的人选,有什么要求。你不想费心,你跟姐姐说,姐姐帮你寻摸着点。”潞安大包大揽。
前两年她才精挑细选的将膝下的女儿给嫁了出去,手里还捏着好些人家的消息呢。
“不急,不急。”宜真慢悠悠说,只把潞安急的不得了,却也没法子。
这边应付了潞安县主,那边一众女眷又凑过来,倒也挺有默契,话里话外都提起了宜真的婚事,只是不像潞安那样直白,只是婉转提起了自家亲眷里有什么出色的儿郎,如此种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