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 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第34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到这些,章振兴笑容灿烂,皱纹舒展,瞧着都比以前显得年轻了。
    陆明珠和谢君峣同时道贺:“恭喜,恭喜。”
    尤其是陆明珠,最欢喜。
    农产品都是需要筛选的,国人吃不上肉蛋水果,他们验收不过关就将之全部丢弃,不知浪费多少,换成轻工业产品就太好了!
    “同喜,同喜。”就凭他们做的事,章振兴一直把他们当自己人,咧开嘴,露出不太白的牙齿,“贺先生没和你们一起来吗?”
    陆明珠摇头,“契爷和我爸、他大哥直接回香江了。”
    章振兴表示遗憾,“我还想亲自向他道谢。自珠江船上一别,这两年他深居简出,都是派人来送设备,我们没有再见面。”
    陆明珠轻咳道:“这一年我们都在国外,您当然见不到。”
    说到这里,章振兴忍了又忍,终究没忍住,问道:“听说有位东方明珠在华尔街做空布朗家族的公司,日赚40万美元,这人是不是你?”
    陆明珠眨眨眼:“您从何而知?”
    “归国人才说的,几个月前回来的。”章振兴见她没否认,笑得异常开心,“你可真是厉害!几个月赚4000万美元,相当于全国外汇储备的五分之一。”
    陆明珠谦虚道:“侥幸,侥幸。”
    要是没有谢君峣给她找的券商和证券经纪人,没有他、契爷、陆父共同的资金支持,凭一己之力想做空布朗家族企业是不可能的。
    章振兴道:“靠的是真本事,哪是什么运气?我觉得特别解气。”
    陆明珠笑笑,涮了涮羊肉,“说到归国人才,和我们坐同一条游轮回来的有不少人,差不多十来个人,还有一个是拖家带口,您要多关注关注呀!”
    章振兴一愣,“当真?”
    “骗您干什么?在码头上碰见他们被搜身,行李也被扣留,还是我契爷、他大哥、我爸三人共同出面,缴纳大笔保证金,他们才得以顺利上船,不过有些东西到底是没带回来。我
    们在船上相处二十来天,发现他们都是国家急需的人才,和云韬哥哥差不多,都是为了回报祖国而回。”做好事就要让人知道,尤其是在和国家打交道的时候。
    陆明珠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
    听完陆明珠的话以及报上来的人名,章振兴马上从旧中山装口袋里掏出钢笔和一个小本子,把人名记在上面,道:“你们先吃,我出去一下。”
    陆明珠点头。
    章振兴出去后,她和谢君峣你喂我,我喂你,吃得甜甜蜜蜜。
    吃到七八成饱的时候,章振兴才回来。
    “问清楚了?”陆明珠问道。
    章振兴笑道:“我叫人关注他们了,多谢你的提醒。”
    “应该的。”陆明珠道,“还有一件事,和我侄子合作的工艺品生意怎么样?他在剑桥市读书,最近几年都没时间出面。”
    陆明珠很少关注,现在问问。
    章振兴闻言一笑,“一直卖得不错,你侄子是个好孩子,说五五分就是五五分,那些工艺品比放在国际友人服务部出售来得划算。”
    “国际友人服务部?”陆明珠第一次听说。
    她知道后来的华侨商店、友谊商店,很少听说国际友人服务部,大概因为她写小说没写过五十年代的,也没查过相关资料。
    章振兴解释道:“就是高档消费商店,专门接待外宾、华侨和国际海员等。”
    陆明珠恍然大悟。
    必定是友谊商店或者华侨商店的前身了。
    “在哪里?我可以去吗?”她问章振兴。
    “当然可以。”章振兴把地址告诉她,“只有京津沪等五个大城市设立这个单位,其他城市没有。”
    陆明珠点点头,“有空去逛逛。”
    之前都没注意。
    章振兴把话题转回来,“国家和你侄子合作,着实赚了不少外汇,觉得可以继续,算是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各个工艺品厂因此而扩大经营,给市民提供许多岗位,他们的家庭条件得到改善,手艺得到传承,厂里生产更多的产品,卖到国外拿到更多的外汇,再用于工业建设,前景一片大好。你们公司卖的旧设备也很好用,虽然是旧的,但保养好,很少出毛病,也一直派机械工程师教咱们得工人怎么维修,不藏着掖着。”
    到底是自己人,贴心,不像外国人只想赚钱,买他们的机器,全是以旧冒新,派来的工作人员也都混吃混喝,一做正事就现原形,让很多工厂都感到头疼。
    只可惜陆平安的公司规模有限,买卖二手设备,没办法满足一个国家的需要。
    听了章振兴的吐槽,陆明珠忍不住笑。
    发展得越来越好,她越开心。
    虽然相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他们个人做的贡献是微乎其微,但还是很有成就感。
    晚间入睡的时候,陆明珠都是笑着的。
    做梦也在笑。
    第二天风雪暂停,但积雪盈尺,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不少工作人员正在扫雪。
    陆明珠和谢君峣下楼吃早点,顿时感受到服务员的热情。
    一夜之间,整个国际饭店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他们这次来是为了把大批圆明园珍藏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谁不佩服?
    章老师最先得到消息,踩着积雪前来。
    没吃饭,还和张怀芝一起。
    他们是无论如何坐不住了,等不及陆明珠去探望章老师。
    陆明珠惊讶,“我正说要去拜访您,您怎么就来了?谁告诉您的?”
    “章振兴。”章老师道。
    说着,他坐在餐桌边,“请我吃饭不?还有老张的。”
    “请。”陆明珠拜托服务员多送上两份早点,“他们爱喝豆汁儿,爱吃油条,还有卤煮。”
    服务员笑着答应,很快送上来。
    张怀芝迫不及待地问:“真是圆明园珍藏?听说你要捐给我们博物馆?”
    “我有条件。”陆明珠看到他们就想起他们都没能逃过一劫,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她说道:“要是你们不能满足我的条件,我就不捐了。”
    故意说的,其实捐不捐的问题早和章振兴确认过了。
    张怀芝急了,“咋能不捐?你都放过话了,不能反悔。不就是条件吗?什么条件,你说,我和你老师能做到的,一定满足你。”
    要是做不到,那就对不起了。
    陆明珠从容地说道:“我一直想在香江开一家古董店,奈何没人坐镇,您和我老师要是愿意前去帮我干十年,这批文物就可以无偿捐献。”
    张怀芝和章老师听了,十分犹豫。
    “我们有工作。”章老师道,他有绝好的修复工艺,这批文物离不开他。
    陆明珠就道:“不是立刻,五年后我来接你们,如何?”
    “没有问题。”章老师最先答应,他今年六十多,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五年后,“你先把圆明园珍藏捐给博物馆,五年后我跟你去香江给你当掌柜。”
    “还有您。”陆明珠转向张怀芝,“可以携家带口,有吃有住,也有工作。”
    张怀芝仍有些不确定。
    年纪大了,不想背井离乡。
    陆明珠也不催他,只喝着杯子里的豆浆,笑眯眯地说:“这批珍藏中有五大名窑的瓷器,有元青花,有三希堂珍品,有……”
    “啊,你别说了,我答应你,全答应你!”张怀芝激动得不行,“不就是给你干十年活吗?干!”
    “口说无凭,立字为据。”陆明珠从皮包中拿出纸笔。
    这是一个新包包,德尔沃的。
    皮质很好,专门供应比利时皇家的,陆明珠特别喜欢,见到就用上了。
    陆明珠让章老师和张怀芝自己写内容,分开写,写明他们五年后给陆明珠白打十年工,换来陆明珠无偿捐献圆明园珍藏给紫禁城博物馆。
    最后签字画押。
    都是一式两份,各持一份。
    陆明珠吹干墨迹,叠好放进皮包,“吃完饭,两位可以去仓库看珍藏,再叫一批工作人员过来清点、登记、统计,然后运到紫禁城博物馆。”
    陆明珠要签自愿捐献书,所以必须交接清楚。
    章老师和张怀芝都不用她叮嘱。
    吃完饭,两人一抹嘴就走了,动作之矫健、脚步之轻快,完全不像年过花甲的老人。
    章振兴早有安排,他们就是带个头。
    这些工作需要很长时间,所以陆明珠就和谢君峣出门玩。
    穿着长筒皮靴,踩着雪,咯吱咯吱的响。
    “我们先去银行换点现金备用。”陆明珠不想一直用美金买东西。
    谢君峣没有异议,陪她到银行,用1000美元换来2260元。
    看着崭新的十元钞票,陆明珠惊喜:“咱们国家发行新币了呀?”
    因为他们拿美元来兑换,所以柜台处的工作人员态度很和蔼,回答道:“是的,这是最新的,以前的旧币可以拿来兑换,1万元兑换1元,银元则是一块兑1元新币。”
    “真好。”第一套币值太大,用来买东西总会给人一种物价好贵的感觉。
    就是钞票尺寸有点大。
    长方形,长度比陆明珠的手掌还长,宽度比手掌还宽,基色是黑色,正面是一男一女的工农形象,左侧有国徽水印,四周有比较宽的白边。
    陆明珠眼睛亮了。
    这是大白边、大黑十、工农图啊!
    老大哥代为印制的,是第二套新币中最值钱的一枚,被称为钞王!
    在二十一世纪,一张品相完好的大白边能卖到六位数,少则十几万,多则30万。
    好像是57年发行流通的吧?
    又提前了?
    改变了太多,陆明珠已不在意这点变数。
    把钱放进皮包中,她挽着谢君峣的胳膊,“我们去哪里玩呢?”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